项目五开展黄河三角洲沿海村镇生活源废弃物产生及其潜在污染驱动因素调研
2021-06-11
黄河三角洲区域位于黄河下游入海口周边,陆海河相互作用强烈,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敏感性区域,同时黄河入海口属于重度富营养化海域,化学需氧量、氮、磷等均超标,除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源外,农村地区污染排放也成为主要来源之一。为探明黄河三角洲农村地区生活源有机废弃物产生量和可能形成的入海污染潜势驱动因子,项目五研究团队于2021年4-5月在典型沿海农村地区-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开展了有机生活垃圾产生与潜在面源污染风险调研,进行了入户访谈和生活垃圾采样,走访了垃圾处理示范村和普通行政村,进行问卷调查和生活垃圾样品检测,并通过结构方程分析、冗余分析等数学手段综合研判了有机垃圾产量和潜在污染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增加农村垃圾处理设施与投入力度与有机垃圾产量无直接关系,人均消费程度与厨余垃圾产生量密切耦合(对应关系为每增长1元-300克);实施垃圾分类试点措施显著降低了有机垃圾中富营养化物质(总氮和总油脂含量降低80%和24%),而人均食用油与卫生清洁用品消费量的增加与有机垃圾中富营养化物质的增加显著相关(食用油与总油脂、清洁品与总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0.109)。此次调研初步识别了黄河三角洲区域沿海农村地区有机垃圾产生和污染潜势的关键影响因子,为后续研究如何减轻区域内入海环境污染物与农村面源污染奠定了前期基础。
![]() |
![]() |
试点村(左)和非试点村(右) |
附件: